数字图像处理(5):图像复原
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20, 2025 pm
这是SJTU-CS3324《数字图像处理》课程的知识点整理系列。本文整理部分为“第 5 章:图像复原”。
图像复原的目标与基本概念
- 图像复原的目标: 提升图像质量(可以是主观的或客观的)
- 图像增强与图像复原的区别:
- 图像增强 (Image Enhancement):
- 主观性 (Subjective): 这是一个主观的过程,目的是让处理后的图像在视觉上更适合于某个特定应用
- 无先验模型: 通常不考虑图像是如何“变坏”的,没有一个具体的退化模型
- 图像复原 (Image Restoration):
- 客观性 (Objective): 这是一个客观的过程,试图将退化(degraded)的图像恢复到其原始状态
- 基于先验模型: 图像复原试图对退化过程进行建模,需要事先知道(或估计出)图像退化的原因,例如模糊的类型、噪声的统计特性等
- 逆过程: 复原可以看作是退化过程的逆向操作 (reverse of the degradation)
- 图像增强 (Image Enhancement):
图像退化/复原过程的模型 (Model of the Image Degradation/Restoration Process)

模型结构
- 退化过程 (DEGRADATION):
- 原始的、清晰的图像 首先经过一个退化函数 (Degradation function)的处理
- 这个函数 H 模拟了造成图像质量下降的各种因素,最典型的是模糊
- 然后,一个与图像内容无关的噪声项 (Noise)以加性的方式被引入
- 最终得到我们观察到的、质量下降的图像
- 复原过程 (RESTORATION):
- 将退化图像 输入到一个或多个复原滤波器(Restoration filter(s))中
- 滤波器的目标是产生一个对原始图像的最佳估计
- 理想情况下,我们希望 尽可能地接近
模型的数学表示
- 通用形式:
- 线性、位置不变 (LPI) 系统下的简化: 如果退化函数 是一个线性、位置不变 (Linear, Position-Invariant, LPI) 的系统,模型可以被大大简化
- 空间域 (Spatial Domain): 当 是 LPI 系统时,退化过程在空间域表现为卷积
- 频率域 (Frequency Domain): 根据卷积定理,空间域的卷积等价于频率域的乘法
- 空间域 (Spatial Domain): 当 是 LPI 系统时,退化过程在空间域表现为卷积
噪声模型与噪声去除 (Noise Model & Noise Reduction)
这一部分聚焦于退化模型中的噪声项 ,探讨它的来源、数学模型以及如何去除它。
噪声的来源与分类
- 主要来源:
- 图像采集 (Image Acquisition): 图像传感器的性能和工作环境是噪声的主要来源,例如电路噪声、传感器因光照不足或温度过高产生的噪声
- 图像传输 (Image Transmission): 图像在信道中传输时,可能会受到电磁干扰等,从而引入噪声
- 随机噪声: 当退化只有噪声时( 为单位算子),主要使用空间滤波 (Spatial Filtering) 来处理
- 周期噪声: 主要使用频率域滤波 (Frequency Domain Filtering) 来处理
随机噪声的数学模型 (Noise Models for Random Noise)
- 基本假设:
- 噪声在空间上是独立的(周期噪声除外),并且与图像内容本身也无关
- 噪声被看作是随机变量,其特性可以通过其概率密度函数 (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, PDF) 来描述

- 常见的噪声 PDF 模型:
- 高斯噪声 (Gaussian Noise):
- 成因:来源于电子电路噪声、传感器在光照不足或高温下的噪声
- PDF: 呈经典的钟形曲线
- 瑞利噪声 (Rayleigh Noise):
- 成因: 主要用于描述距离图像 (range imaging) 中的噪声
- PDF: 是向右偏斜的
- 爱尔兰(伽马)噪声 (Erlang (Gamma) Noise) & 指数噪声 (Exponential Noise):
- 成因: 常用于描述激光成像中的噪声
- PDF: 都是向右偏斜的,指数噪声是伽马噪声的一个特例
- 均匀噪声 (Uniform Noise):
- 成因: 来源于量化过程中的误差。
- PDF: 在某个范围内,每个灰度值出现的概率是均等的
- 脉冲噪声(椒盐噪声) (Impulse (Salt-and-Pepper) Noise):
- 成因: 由快速的瞬时干扰引起
- PDF: 只有两个值(通常是 0 和 255),表现为图像中的纯黑点(“胡椒”)和纯白点(“盐”)
- 高斯噪声 (Gaussian Noise):
周期噪声 (Periodic Noise)
- 成因: 主要来源于图像采集过程中电力或机电设备的干扰
- 特性:
- 空间依赖性 (Spatial Dependence): 与随机噪声不同,周期噪声在空间上不是独立的,而是呈现周期性重复的模式
- 频域表现: 周期噪声在频率域表现得非常明显,通常是在频谱图上出现成对的、孤立的亮点(脉冲)
噪声参数的估计 (Estimation of Noise Parameters)
- 目的: 为了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并设置其参数,我们需要估计出图像中噪声的统计特性,如均值、方差等
- 估计方法:
- 周期噪声: 直接观察图像的频谱图 (Frequency Spectrum),找到其中的亮点,即可确定其频率和方向
- 随机噪声:
- 情况1:成像系统可用: 拍摄一张“平坦”环境的图像,理论上该图像所有像素值应相同,实际的波动就完全由噪声引起,直接分析这张噪声图像的直方图和统计量即可
- 情况2:只有带噪图像: 在带噪图像中,选取一小块内容相对恒定的区域(即图像本身的灰度变化很小),然后分析这个小块的直方图
- 这个小块的直方图形状可以近似看作是噪声的 PDF,通过计算这个小块的均值和方差,就可以估计出噪声的参数
仅有加性噪声时的复原 - 空间滤波
当退化模型简化为 时,可以使用各种空间滤波器来抑制噪声 ,这些技术与上一章“图像增强”中的平滑滤波非常相似。
- 均值滤波器 (Mean Filters): 算术均值滤波器、几何均值滤波器、谐波均值滤波器、逆谐波均值滤波器
- 顺序统计滤波器 (Order-statistics Filters): 中值滤波器、最大/最小值滤波器、中点滤波器、阿尔法截尾均值滤波器
- 自适应滤波器 (Adaptive Filters): 滤波器的行为会根据邻域的局部统计特性进行自适应调整
周期噪声的去除 - 频率域滤波
由于周期噪声在频谱图上表现为孤立的亮点,因此可以在频率域精确地将其滤除。
- 带阻滤波器 (Bandreject Filters): 拒绝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
- 如理想、巴特沃斯和高斯三种类型的带阻滤波器,它们可以在以原点为中心的环形区域内抑制频率分量
- 陷波滤波器 (Notch Filters): 带阻滤波器的推广,它可以在频谱图的任意位置拒绝(或通过)一个预定义邻域内的频率
线性、位置不变的退化 (Linear, Position-Invariant Degradations)
- 线性 (Linear):
- 位置不变 (Position-Invariant): 退化效果与图像内容的位置无关,在 A 处造成的模糊和在 B 处造成的模糊是完全一样的
- 数学上讲,如果对输入的平移会导致输出产生完全相同的平移,那么该系统就是位置不变的
其中 是任意的空间位移
- 数学上讲,如果对输入的平移会导致输出产生完全相同的平移,那么该系统就是位置不变的
- 将退化过程表达为卷积: 当 H 是LPI系统时,退化过程在空间域表现为卷积
其中 是退化函数 的脉冲响应,也称为点扩散函数 (Point Spread Function, PSF),它描述了系统对一个单位点光源的响应,即一个理想的点光源在经过退化系统后会变成什么样子
连续图像的复原 (Restoration for Continuous Images)
复原问题的核心与困难
- 核心问题: 给定观察到的退化图像 ,以及退化模型 ,并且我们对退化函数 和噪声 的统计特性有所了解,我们的目标是找到原始图像 的一个最优估计
- 病态问题 (Ill-conditioned Problem): 图像复原在数学上是一个典型的病态问题,这意味着解可能不存在、不唯一
逆滤波 (Inverse Filtering)
逆滤波是最直接、最直观的复原方法。
- 思想: 从频率域的退化模型 出发
- 推导:
- 首先做一个理想化的假设:不存在噪声,即 ,模型简化为
- 直接通过代数运算求解 :
- 最后,通过傅里叶逆变换得到复原后的图像估计:
- 首先做一个理想化的假设:不存在噪声,即 ,模型简化为
- 过程: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将退化图像 通过一个传递函数为 的“逆”滤波器
- 缺陷:
- 对噪声极其敏感: 现实中噪声 总是存在的,除法操作 会变成 ,而退化函数 在高频区域的值会非常小,这会导致 项变得非常大,极大地放大了噪声
- 为零的问题: 如果 在某些频率上恰好为零,那么除法将无法进行,信息在这些频率上已经丢失
维纳滤波 (Wiener Filtering)
维纳滤波是一种更先进、更实用的方法,它克服了逆滤波对噪声敏感的缺点。
- 思想: 维纳滤波不再追求对 的精确还原,而是在存在噪声的情况下,寻找一个最优的估计
- 优化目标: 其优化准则是最小化均方误差 (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, MMSE),即使得估计图像 与原始图像 之间的差的平方的期望值最小:
- 维纳滤波器的表达式: 通过变分法推导,可以得到维纳滤波器在频率域的表达式:
其中各项的定义为:
- : 退化函数(的傅里叶变换)
- : 退化函数的功率谱,是 的复共轭
- : 噪声的功率谱
- : 原始图像的功率谱
- 特点与优势:
- 自适应性: 维纳滤波器是自适应的。方括号中的项 […] 是一个调节因子:
- 当信噪比 很高时, 接近于0,整个表达式趋近于逆滤波 ,此时以去模糊为主
- 当信噪比很低时, 很大,分母变得很大,导致整个表达式的值趋近于0,从而抑制了噪声的放大
- 需要先验知识: 维纳滤波需要我们事先估计出噪声的功率谱 和原始图像的功率谱 ,这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困难的
- 与逆滤波的关系: 如果噪声为零 ,维纳滤波退化为逆滤波
- 自适应性: 维纳滤波器是自适应的。方括号中的项 […] 是一个调节因子:
离散图像的复原 (Restoration for Discrete Images)
离散退化模型
- 思想: 将连续域的积分和函数,用离散域的求和与矩阵来表示
- 模型表示:
- 空间域: 连续的卷积运算变为离散卷积,这个过程可以用矩阵和向量的乘法来表示,即通过堆叠 (Stacking) 将图像和卷积核矩阵化
- 频率域: 离散傅里叶变换下,卷积定理依然成立
- 空间域: 连续的卷积运算变为离散卷积,这个过程可以用矩阵和向量的乘法来表示,即通过堆叠 (Stacking) 将图像和卷积核矩阵化
逆滤波 (Inverse Filtering)
- 思想: 与连续域完全相同,即在频率域直接做除法,但在离散情况下,我们通常从最小化代价函数 的角度来推导
- 假设无噪声,退化图像 与复原图像 经过同样退化 后的差 的范数(能量)应最小
- 对 求导并令其为零,可以解出:
- 假设无噪声,退化图像 与复原图像 经过同样退化 后的差 的范数(能量)应最小
- 问题: 对噪声极其敏感
维纳滤波 (Wiener Filtering)
- 思想与优化目标: 与连续域相同,目标是最小化均方误差
- 离散域下的公式: 最终得到的频率域滤波器表达式与连续情况完全一致
- 挑战: 需要预先知道或估计噪声功率谱 和原始图像功率谱
约束最小二乘滤波 (Constrained Least Squares Filtering)
- 思想: 维纳滤波需要知道噪声和图像的谱,这在实践中很难,我们能否找到一种只需要少量先验知识的复原方法?约束最小二乘法的思想是,我们希望找到一个解 $\hat{f},它在满足某个约束条件的同时,使某个目标函数最小化
- 优化目标与约束:
- 目标函数: 我们希望复原后的图像 具有一定的平滑性,一个衡量图像平滑度的常用指标是其拉普拉斯算子的能量 。因此,我们的目标是最小化 ,其中 是拉普拉斯算子
- 约束条件: 复原后的图像 经过退化 后,与原始退化图像 之间的残差 应该约等于噪声 。因此,我们约束这个残差的能量等于我们估计出的噪声能量
- 求解与公式: 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这个约束优化问题,可以得到频率域下的解
其中 是拉格朗日乘子,需要迭代调整以满足约束条件, 是拉普拉斯算子的傅里叶变换
图像重建 (Image Reconstruction)
基本概念
- 核心问题: 图像重建的目标是从物体的“投影” (Projections) 数据来重建物体内部的“切片” (Slice) 图像
- CT 简介: CT是一种革命性的医学成像技术,它从多个不同角度发射 X 射线穿过身体,并测量穿透后的射线强度,然后通过计算机算法来重建身体内部的横截面图像
- CT 工作流程:
- 一个 X 射线源和一个探测器阵列环绕着被检测物体(病人)
- X 射线源发射一束窄射线,穿过物体,被另一端的探测器接收
- X 射线源和探测器同步旋转一个小的角度
- 重复步骤2和3,直到完成至少 180 度的扫描,从而获得一系列在不同角度下的投影数据
- 使用断层扫描算法(Tomography algorithms)处理这些投影数据,重建出代表物体内部一个“切片”的图像
- 通过在垂直于扫描环的方向上移动物体,可以获得一系列的切片图像,最终构成三维的内部结构
参考资料
本文参考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《数字图像处理》课程 CS3324 闵雄阔老师的 PPT 课件整理。
数字图像处理(5):图像复原
https://cny123222.github.io/2025/11/20/数字图像处理-5-:图像复原/